作文载体读后感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推荐8篇)作文

本文已影响 5.9W人 

篇一: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推荐8篇)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收录于《呐喊》。

这篇短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狂人的形象。狂人他满口胡言、神经过敏、多疑焦虑、错乱偏执等表现了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狂”由此而来。可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也不狂,他能对封建社会清醒地认识和批判。他的狂与不狂,造就了他能在这“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中,敢于向传统和世俗挑战,坚决地反抗旧社会。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狂人,也是鲁迅对封建社会本质的发现。它教人“吃人”,却又写满了“仁义道德”,狂人看透了他们的猥琐和虚伪:“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吃人时则是“话中全是毒,笔中全是刀”,“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然而这却代代相传:“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叫我怕,叫我纳罕且伤心。我明白了。这是他们老子娘教的!”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想吃人,却又怕被人吃。他们不但不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而一有机会还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荟荟众生的愚昧麻木、浑浑噩噩和良知的泯灭,令人惊讶,令人痛心,令人扼腕。

狂人的不满和不解让他坚定地反抗着封建,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于是在最后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这撕心裂肺的呼喊声不只是狂人的,也不只是鲁迅的,是全社会的!

篇二: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鲁迅乃大家,《狂人日记》亦为大作。

全文沉浸在一个疯子的世界里,以疯子为第一视角,审视着一个“吃人”的封建社会。周围的人满口“仁义道德”,他们用虚假的和平和正义来藏匿一切淤积的肮脏,正常人都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只有疯子用“疯言疯语”道出了实情。

如今的社会,有些人也在追求财富、名利。因此也有人将它们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觉得有了它们自己才会被尊重。

某日,我在超市购物。里面的人大多衣着光鲜亮丽。忽见一老人,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灰白的外套磨出了岁月的痕迹,这似乎与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老人步履蹒跚,拿了两件生活用品就径直走去了收银台。

收银员是一个有点胖的中年妇女,一见老人,刚刚还满脸堆笑的脸瞬间垮了下来。随手将老人递来的两件物品在电脑上扫了一下,便朝旁边丢了去,一脸不耐烦地等着收钱。老人颤颤巍巍地从裤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再从塑料袋里拿出一块蓝色的布,一点点打开蓝色的布,才看见几张人民币。老人抽出里面唯一的一张百元钞,这时候老人的眼睛好像亮了一些。用那双指骨分明的手将钱递给了女人。女人一把夺过钱,放验钞机里来回走了两遍,才放心地把钱放入钱箱,找了一堆零钱,又扯了一个塑料袋,将老人的东西扔进去。老人也没说什么,数了数零钱,转身低着头又颤颤巍巍地走了。

看着那老人离开的背影,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我们生而为人,这种等级意识究竟是偶尔为之,还是根深蒂固驻扎在心里了呢?

“仁义道德”如果不能真正刻进每个人的心里,那我们可能还不如那个疯子,我们的社会也终将变成一个“吃人”的社会。

篇三: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鲁迅先生以狂人的口吻,再现了动乱时期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文章视角新颖,文笔细腻又不乏辛辣之味,内容一针见血,抨击了吃人的旧道德,旧理念。当时的中国,混乱成了主色调。以清廷和孔教为主的封建旧思想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此同时以革命和新思潮为主的现代思想已经开始了对大众灵魂的洗涤和冲击。

然而能够接受新思潮的主要人群还是在知识分子和学生,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占中国大半的无知民众而言,似乎一切“新的”都是错的,因此在革命面前,他们表现出了恐慌和畏惧。

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体制,造就了中国人的奴性意识。奴性意识早已根植在民众心中,给予他们自由,反倒让其感到惶恐。革命是否能够成功是未知的,但是如果失败了就是死路一条。张勋复辟时,人们连夜上街买“假辫子”,而张勋被赶下台后,人们又纷纷将辫子扔在街上,有些人还找卖辫子的人退钱。卖辫子的人只得挥挥手说“留着用吧,说不定下次还得用到。”可想而知,国家的发展,领导人的更迭对于他们来讲甚至远不及一个“辫子”的价格重要。民众本能的对革命没有太大的热情,甚至还会排斥,因为革命必然带来混乱、带来暴力。

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就是这一类的麻木之徒,这一类即使成为自由人本质还是奴隶的劳苦大众。相比之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那可怜的,少数的革命者。他们悲天悯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声嘶力竭地向世人呐喊,企图唤醒冷酷麻木的同胞。但是能听得进去的,又有几个呢?那时的中国,出路何在?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不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篇四: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人类文学史的星空,大师云集,星河璀璨。在古老的东方,鲁迅先生就是在这星河中放射异彩的一颗明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没错,这就准确无疑的述出了鲁还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

它是由十三则日记组成,并在“五四”前夕春雷般震动了人们。在文章前端,它通过描写人们对狂人的围观、注视、议论以及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体现了狂人生活的充满杀机的生活环境。

接着,它又通过狂人的联想,把这种危险的环境扩展到社会,织成了一个吃人的罗网。后来,狂人又有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发现;几乎所有书中都写满了“吃人”二字,使狂人的心更加鼓湃,也明确指出封建钢常名教“吃人”以及荼毒中国人的本质啊!作品由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深层次揭露。

《狂人日记》还特别表现了强烈的反叛与变革的精神。面对千年封建的思想,狂人大胆提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的崛起,所以,狂人发出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喊““救救孩子”,希望可以打破封建思想,让孩子们去创造最美好的未来…

此外,它还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法。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狂人奇怪的推理,不正常的判断,是一个典型的狂人的模样。象征主义是虚写寓意。十三则日记,每一句话都是狂人的疯话,但里面却包含着深刻的真理。

也可以这样说:“现实主义构成了小说的骨架和血肉,而象征主义成就了它的灵魂;狂人将月光理解为了光明的象征,现实主义是有血有肉的实写,象往主义却是只有灵魂的虚写。

狂人的经历是悲剧的,而他的结局更应让世人反思!

篇五: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吃人”是我看完整篇文章后,最熟悉的字眼。吃人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而又令人恶心的事情!而从作者的视角看,他所见的万物,包括人,狗,书,孩童都渴望吃人,而要吃的人正是他。这不就是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吗?我也看着着莫名其妙的文字也不断的感慨着,实在无法理解,无法苟同,更无法同情。

然而又不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去关注一个精神病患的心理,莫非他觉得自己是这样的人?或许有可能。文章中书写吃人的一段,又让我看到了熟悉的属于鲁迅的笔法。但又不解,“仁义道德”不是很好吗?哪来的吃人一说?就在我又认为这是精神病人的幻想时,我读到了鲁迅所指的“仁义道德”——“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请他吃,才算好人,母亲也没说不行。”“易子而食”“食肉寝皮”……这是仁义道德?割下肉来煮熟吃掉,就是做所谓的好人?饥饿到极点就可以吃别人的孩子?愤怒到极点就可以在心里吃人?这分明是与仁义道德背道而驰,又何必冠以好听的名字,来教人行恶呢?

读到这,我的疑惑解开了些,原来吃人的不是人,不是书,更不是所见的万物,而是愚昧。像一张空白的试卷,每道空题上打一个勾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写下大大的100分,为人称道。自己的不适名正言顺的成了别人该死的理由,仍被人们理解。这其中最可怕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几乎所有的人认同与配合,他们的心怕是已经信了“仁义道德”,被封建的无知蚕食的不剩多少人心了吧?而没了人心的心便感受不到情和痛了,只是无意识的去同化别人,去吃人的心。而那个像精神病患者似的心,就是那众人皆醉我独醒者,内心受吃人者追堵,无处求援,无人同情的人,真实而迫切的求救。

篇六: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鲁迅的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令人印象深刻。里面的狂人是个疯子,但我细细品味,却有了自身的见解。

书中狂人书说:“我三十年,未见过明月……”赵家的狗恶狠狠地看了我几眼似乎马上就要来把我吃了……”当然这都是假的,一个人怎么可能30年没见过月亮呢?狗怎么会见到谁就吃谁呢?所以,这都是“狂人”疯癫的想象。如果真把这个当作想象的话,那就是看疯子的日记。

在我看来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礼教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心理扭曲,却还要对下一代灌输封建理念,将下一代埋葬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之中,而在这样几乎人人都被封建礼教“吃掉”的社会中,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太深的人民就要把未被污染的人们拉进“吃人”的圈子。民众的愚昧更是在孝子因割肉煮了请生病的爷娘吃上体现出来。可以说实际上主人公发狂阶段的阶段使他短暂从封建礼教中醒悟中过来的时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语,在当时只被人误解,为是发疯所说的疯言疯语。事实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时,他心里真苦涩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许是预料到自己在短暂的醒悟后,所吞没,于是他在自己被吞没前最后一篇日记中发出了“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唤。作者借狂人的日记,借其狂的状态呼唤着被封建礼教所毒害的人们的人性回归。那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正是被为封建礼教毒害的赤子。他们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再这样现实与想象是相交融的日记里,鲁迅先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发现。这样理解我或许达不到,武警能借助先生的视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历史。

篇七: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狂人日记》就是一把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了旧社会的人们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格。

——题记

一看到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书,便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没想到书中竟全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儿——“吃人”!

看完之后细细品味,我发现了比吃人更可怕的事,那就是“礼教吃人”,所谓“礼教吃人”指的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并压迫劳动人民的利益。

狂人日记中,除了主人公“狂人”其他所有人都吃了人,或是因为忠君,或是因为饥荒,或是因为孝道,或是因为憎恶,或是为了报仇,又或是为了惩恶,就连狂人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吃过人。

而“狂人”的由来也并非因为他“发狂”了,而是因为它不同于大众“普遍吃人”,有了超前的思想,故被那些平庸的人当做“狂人”。书中每一个人都小心、猜疑、残杀,成为一种难以扼制的恶性循环。狂人还从每页的“仁义道德”中看出“吃人”二字,更表明了那些统治者顶着仁义道德的名号来吃人,“吃掉”人民的利益。

每个人的心灵都被玷污。因此作者在篇尾写道:没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孩子的心灵是纯洁又美好的,“狂人”只希望孩子们能不沾染上尘世的灰土,不延续“吃人”的习惯。

“吃人”者本无错,可恨的是黑暗的旧中国。封建旧社会就像一颗毒瘤,腐蚀了当时的广大民众。因此,我也万分庆幸我生活在的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

读完此书,我不由敬佩起鲁迅先生及众多爱国人士。他们顶着被吃的风险,用自己的方式尽最大的努力,对抗世上所有的残暴和不公,唤醒人们心中的民族灵魂!

篇八:狂人日记读后感600字

《狂人日记》这一篇主要讲了鲁迅在出稿一段时间后周围的人看他的眼神就像要吃掉他一样,鲁迅还说自己当时回想了以前一些关于吃人的传闻,如:吃杀人狂的肉可以壮胆,用馒头沾烈士鲜血可以止咳,父母生病儿子要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给父母吃才能好等等。

关于这篇文章我觉得是在讽刺一些人—那些用异样眼光看着鲁迅的人。

众所周知,鲁迅弃医从文之后讽刺过一些吃馒头沾烈士鲜血的人,说过他们病态之类的话,这类话当然是讽刺的同时得罪了很多封建迷信的人,鲁迅的话与他们所谓的“正确的思想”产生了冲突,得罪了那么多人自然是会的。自然归自然,就不代表他们是对的。不然为什么一堆人会支持鲁迅呢,鲁迅是对的,毫无问题。

对此,我对于出生在21世纪感到幸运,不会受到所有19,20世纪的束缚,不会有那么多盯着人看的奇怪的人,不会有那么封建残忍血腥冷酷无情悲观的想法,没有人会变态到拿馒头沾烈士鲜血,也没有人会吃人。而往后望去,鲁迅全部经历过这些,是多么渗人,多么恐怖,也没有人管。那鲁迅是多么可怜,从年轻时就立志救中国人,苦学几年,到头发现,要救的不是人,是在人躯中等待救赎的灵魂,人生的几年就这样白费了,只好学写文章来救人了,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招来了麻烦,招来了鄙视,负面的评论远超于正面的评论,而鲁迅仍然作为一个不倒的勇士。

是什么让他如此坚持,明显不是钱,是爱国的精神,身为国家不多的读书人,鲁迅认为带领国家算是读书人的责任,出国留学,辛辛苦苦,雄心壮志,是灰霾,还是成功。也许当时并不怎么样,但也感谢了变法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读书,宣传读书,提倡读书,为了读书。

所以,在此要致敬鲁迅先生!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